• 作者 : 許佳琦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行過中年,感覺大腦隨年齡退化,記憶力變差,學習變慢?其實,只是沒有用對方法將腦力存進你的腦撲滿。

學習不是年輕人的事,調查發現,50歲以上的人過半數想精進專業能力、選擇再進修。

今年9月,1111人力銀行發布的「上班族學用落差調查」結果顯示,50歲以上職場再進修比率為50.4%,語文、專業證照,及電腦數位能力高居前3名。1111人力銀行人力資源發展部副總經理何啟聖分析,近年EMBA學分班、在職進修留學課程如雨後春筍出現,也顯示中年族群的學習需求正逐漸擴大。

只是,行過中年,總覺得思考不夠快、訊息看了就忘,感覺大腦隨年齡退化許多,學習起來困難重重。

其實,只是沒有用對方法將腦力存進你的腦撲滿。

 

一般人對於中年腦常會有以下兩大迷思:

Q1:思考能力會因為進入中年而退化嗎?

專注力會下降,其他方面沒有明顯影響。

人過中年,學習容易受到干擾、不易專心,容易煩躁、疲勞,其實有很多原因。國立陽明大學人社中心與神經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立鴻解釋,前額葉是腦部最晚發育完成的地方,人類約20歲發育成熟,60歲前後開始退化。

前額葉主掌邏輯思考、複雜行為,不過中年仍然在運作的巔峰時期。《紐約時報》醫學與健康專欄前主筆芭芭拉.史特勞區(Babara Strauch)於著作《腦到中年照樣靈光》中提到,人們會誤以為大腦在中年就開始老化,實則不然,中年大腦在處理新資訊時,會用更短、更有效率的途徑來解決問題。

Q2:記憶力也會退化嗎?

如果不討論失智症,一般人的記憶力其實不會隨著年齡明顯衰退。

「人們總有個迷思,以為年紀愈大,記憶力會比年輕人糟糕。但其實不一定,」張立鴻分析。

中年後腦力變差,可能受生理條件、刻板印象影響。中年體力會逐年下降,睡眠時間也會變少。

「很多人從中年開始出現睡眠問題,」張立鴻解釋,從社會角色來看,中年是上有父母,下有兒女的時期,內外忙碌的結果就是睡眠少、體力下降,才會誤以為腦筋變差。

不過,面對60歲左右將要開始衰退的大腦,中年恰好是養成老年習慣的前哨站。「前額葉衰退的個體差異很大。腦神經科學研究中有個觀念叫作『認知儲備』,意思是大腦像個撲滿,可以透過養成正確習慣、學習方法,減緩衰退速度,」張立鴻說。

 

持續給新刺激,愈來愈靈光

許多人推崇鐵人三項,是因為只做一項運動,身體習慣了,就不易產生大突破。若輪替馬拉松、游泳、自行車,身體機能就能夠持續提升。「很多人覺得自己中年變笨,也是因為我們每天走相同的路上班、固定跟幾個同事講話,內容也差不多。」大腦缺乏新刺激,成長也變慢。以下有幾個方法,可以讓大腦也做做「鐵人三項」,提早存老本:

●10分鐘輕運動

運動不只讓身體更健康,也對記憶有幫助。短短10分鐘的輕運動,其實就有功效。根據今年9月日本筑波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短時間的運動就能強化記憶力。研究找來36名受試者,進行10分鐘輕鬆的飛輪運動,並發現他們在隨後的記憶測驗中表現更佳。

●讀長篇小說

閱讀長篇小說也是好方法。閱讀可以活化大腦的連結、增強同理心,也被證實能有效增加記憶力。培養閱讀習慣其實沒有想像的困難,平常不閱讀的人,可以從短文章、圖文書開始,不要馬上就挑戰平常不會讀的長篇大論。

●每年學一項新事物

中年人學習,貴不在精而在多。每年要求自己學一樣新東西,今年學德文、明年學打毛線、後年學游泳⋯⋯將目標從「結果」改為「過程」也是好方法。張立鴻說:「以前我們說這種人『沒耐心』,但現在,學德文不是為了考檢定考,打毛衣也不是因為你缺一件毛衣,而是能產生新鮮感與愉悅感,對心理、大腦都有正面幫助。」

●換個方法做筆記

職場需要記筆記的狀況所在多有,但是許多人只是把簡報檔或者書本上的知識往本子上猛抄。

2014年《記憶與認知(Memory & Cognition)》期刊一篇研究發現,筆記記太多會影響專注力,甚至讓人忘記重點。

BBC資深科普記者大衛.羅伯森(David Robson)指出,筆記記少比記多還有效,因為記得少,撰寫過程中,大腦就已在進行篩選、重組與釋義,有助記憶知識。可以先試著將重點關鍵字寫在筆記的邊緣,重新組織成新的段落文字,再謄進筆記本中。

●螢光筆在複習時用

羅伯森並建議,螢光筆要在複習時使用。人們第一次閱讀文本,往往抓到的都不是重點,整本書畫得花花綠綠,就失去了標記的意義。因此畫重點時,應該放慢閱讀速度,或等讀第二次時再畫重點。

中年是培養後半生習慣的重要關鍵。面對大腦、身體準備從巔峰往下之際,做做運動、學學新事物,就能讓腦到老都靈光。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