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記憶漸漸消逝、愛仍在……

當記憶漸漸消逝、愛仍在……

當你年老 ◎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 當你老了,白髮蒼蒼,睡意朦朧, 在爐前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吟詠,夢見你當年的雙眼 那柔美的光芒與青幽的暈影; 多少人愛過你的美麗, 愛過你歡樂而迷人的青春, 假意,或者真情, 唯獨一人愛過你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當你佝僂著,在灼熱的爐柵邊, 你將輕輕訴說,帶著一絲傷感, 逝去的愛,如今已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裡埋藏著他的赧顏。 ~余光中譯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 現今老人很多時候最擔心的並不是病或死,而是老。...

鼓勵長者與他人互動 研究證實有益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逐漸退化,許多年長者行動起來較不方便,導致也不願意外出走動,但其實若能多鼓勵長者走出家門,且多與他人互動,不僅有助於提升年長者的認知能力,也能幫助改善情緒健康。根據一篇《老年學期刊》的研究也證實,花更多時間與不同人互動的老年人,除了能幫助提升體能,情緒也相對比較健康。 長者與他人互動越多 負面感受較少...
阿茲海默症早期症狀有哪些?

阿茲海默症早期症狀有哪些?

阿茲海默症(懶人包)  劉育志 醫師 老人家容易忘東忘西,但健忘就是罹患阿茲海默症嗎?那可不一定。阿茲海默症是種退化性的腦部病變疾病,我們來瞧瞧究竟這個病有哪些特色! 阿茲海默症會影響患者的記憶、語言、行為、人格、和身體機能。在語言及記憶方面,最常顯現出以下特色: ● 容易忘記剛說完的話,但是卻記得很久以前的事情 ● 想要講一句話時,卻沒辦法尋得最適切的字句來說 ● 容易反覆詢問同一件事情,忘記他人剛剛的回答 阿茲海默症患者在行為改變方面則有以下特色: ● 在很熟悉的地方迷路,就像是已經在同一個地方住了三十年,卻開始找不到回家的路...

十大失智症病灶 醫:發現要及早就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 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慶峰提醒,民眾應多關心很久不見的長輩,如果對最近發生事情的過程、時間、地點、人物有辨識問題,或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日常流程,就要特別注意。 根據2018年內政部統計,臺灣65歲以上高齡人口,每12人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全臺灣估計超過27萬名失智者,數字還在不斷上升。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慶峰提醒,民眾應多關心很久不見的長輩,如果對最近發生事情的過程、時間、地點、人物有辨識問題,或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日常流程,就要特別注意。 年紀大易失智 應注意長輩異常徵兆...
巴金森症可辨別 早期治療延緩惡化

巴金森症可辨別 早期治療延緩惡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巴金森病人智力沒有退化,但行動變遲緩,走路不穩、靜止性顫抖、面具臉、齒輪狀僵硬、便祕等等行動障礙,都是巴金森氏症的早期症狀。 走路小碎步、不自覺的顫抖、關節僵硬,不是中風也不是失智症,而是罹患了巴金森氏症。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專科護理師李芝緯在秀林鄉佳民社區,帶領這群歲數加起來超過千歲的老人家們認識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是老人常見且僅次於失智症的腦部退化性疾病。 高齡老人必須懂 巴金森病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