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防疫時期,不出門旅遊似乎是較好的選擇,然而,隨著在家時間變多,孩子玩電動或上網的時間可能增加,提醒:每隔30分鐘一定要站起來活動活動!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柳葉刀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久坐時間增加,會提高罹患憂鬱風險。

研究:久坐與憂鬱症罹患的兩個趨勢有存在的相關性

該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研究對象選自於《布里斯托大學90年代兒童世代研究》中的4,257名青少年,受訪者於12歲、14歲及16歲時佩戴加速度感測器,在三天內至少追蹤其運動狀況10個小時,透過加速度感測器評估受訪者從事輕度活動、中度體能活動或者久坐,並以CIS-R及MFQ問卷測量其憂鬱狀況。

結果發現,受訪者在12-16歲間,總身體活動量降低,若每天增加60分鐘的久坐行為,18歲時測量憂鬱分數增加了,如每天增加一小時的輕度活動,憂鬱分數則降低;持續出現較長時間久坐者,18歲時測憂鬱分數則高出28.2%。

運動不僅身體健康 對心理健康也有效益

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陳質采指出,從公衛角度而言,通常認為增加年輕人的活動主要是為了身體健康,例如提高協調技巧或骨骼強度,卻很少注意到運動對心理健康也有實證的效益;另外,輕度活動一般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進行的活動,如隨意走動(購物,在家裡、學校走來走去)、鋪床、進餐,準備食物、帶狗散步、園藝和洗碗等;這些類型的活動較為可行但因缺乏結構,此研究也提供了青少年憂鬱症防治具體可行的方向。

久坐要動救健康 輕度活動可近性較高

因電腦、手機、平板等網路及遊戲使用的普及,讓年輕族群久坐的時間逐年增加,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通常強調運動對年輕族群的必要,但不要輕忽輕度活動的重要性,而且輕度活動可近性較高,目的主要是減少久坐的時間,可以多一些強調與執行,像站著打電腦、設定時間提醒自己站起來喝水或飲料、走一圈或扭腰擺臀三分鐘,甚至與朋友打電玩聊天時,彼此提醒不妨站起來打或移動到不同的角落。

本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684/宅在家久坐不動 當心愈坐愈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