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瀞文

開始「為自己而學」!根據調查報告,退休族最想做的事為旅遊,其次是學習;學習也的確為人帶來生活的意義感。當責任解除、時間鬆綁,當我們再也不需要為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加薪晉升而學,您最想要學的是什麼?10月的橘世代周報將帶您看見台積電董娘如何在人生下半場展開新的學習,也為您整理身邊可用的學習資源。讓這些故事和資訊,陪伴您踏上為自己而學的旅程吧!

76歲的張淑芬,過去以「張忠謀的太太」、「慈善家」被認識,這幾年,她有了新的身分——「畫家」。

張淑芬62歲才接觸繪畫,這兩年畫作屢登《蘇富比》,落槌價常常是估價的三、四倍,許多畫作高達千萬台幣,本報導出刊時,張淑芬在台南美術館二館有個展,12月又要在韓國首爾朝鮮日報美術館有更大型展出。

過去幾年的採訪,張淑芬都不認為自己是畫家,此次再問:「妳會自稱畫家嗎?」她終於說:「我會說我是畫家。」為什麼呢?「這樣才對得起拍賣公司啊!」說完爽朗大笑。

從「張忠謀之妻」到「畫家」,繪畫改變了張淑芬的人生下半場。

幫湊人數 意外闖進繪畫天地

時間回到2006年。張淑芬約莫62歲時第一次接觸繪畫,喜歡學習的她因好友邀約去上了畫畫課,她到現在還記得初執畫筆時的膽怯,下第一筆前躊躇了好久。「我畫了1、2張之後 ,發現自己滿喜歡畫畫的。」這堂原本只為「湊課堂人數」而參與的畫畫課,意外開啟了張淑芬的學畫旅程:她不但同時跟三個老師學畫、跟同學切磋技巧,而且「自學、跟先進學」,那時候住在紐約的張淑芬頻繁地去各美術館看畫展,從當代畫作中摸索自己的路。

一開始,沒有繪畫基礎的張淑芬下筆直接、用色大膽、充滿原始野性。曾經有位繪畫領域的名人對張淑芬說:「妳的畫沒什麼了不起,但妳有著別人沒有的、對顏色的敏感性。」他鼓勵張淑芬,「只要努力,一定能走出自己的天地。」

學畫第2年,張淑芬透過臨摹莫內、秀拉及塞尚等作品,畫作頗具大家風範。到了第3年,她打破對「像」的執著,從事抽象畫創作;她抽離物形中的具象,提煉出色彩和線條,嘗試透過作畫表達感受。

擱筆3年 先生鼓勵重拾畫筆

學畫6年後,她遇到瓶頸,於是停了3年。「我很感謝我的先生Morris(張忠謀),是他鼓勵我重新拿筆作畫。」張忠謀認為,人生難得可以找到兼具興趣與天分的嗜好,捨不得她停筆。張忠謀為張淑芬在台北市幾乎最貴的大廈裡買了兩間公寓打通當做畫室,鼓勵她繼續創作。張忠謀陪著她去巴黎的博物館、美術館看展,並跟她說:「妳在喜歡的畫前面會站上一個鐘頭,動都不動。」描述出張淑芬都未曾察覺、醉心繪畫的自己。

這面由多幅畫作組成的牆,12月將在韓國首爾朝鮮日報美術館展出。記者林伯東/攝影

 

這面由多幅畫作組成的牆,12月將在韓國首爾朝鮮日報美術館展出。記者林伯東/攝影

2016年張淑芬意外開創出獨特的「張氏技法」,成為創作重要里程。張淑芬無意中在一幅未完成的畫作上潑灑新顏料,新舊顏料因為收縮張力不同,上層油彩無法完全覆蓋底層原色,迸裂堆積出不同的油畫質地,她大為驚豔,反覆實驗出多種可掌握的紋理質地,像是花葉般的連續飄落感、山脈筋絡、大理石紋理等等,創作出許多作品。

2019年更跨界水墨畫,用水墨畫展現東方文化精神內涵,並融入油畫的活潑豐富,奇趣幻化的創新風格吸引歐洲畫廊引進畫作。被藝評家譽為「既保留西畫濃烈色彩滿布畫面的痕跡,同時兼容東方藝術的溫婉細膩。」

張淑芬創作前所擬的鉛筆草圖。記者林伯東/攝影

 

張淑芬創作前所擬的鉛筆草圖。記者林伯東/攝影

不是科班 畫出個人風格定位

過去,曾經有個了解張淑芬作品的策展人跟她說:「Sophie,人家都說妳的畫很好,像趙無極、像張大千,但從沒有一個人說『這一幅像張淑芬』!」那段時間,張淑芬的確是透過學習名家之作「讓自己進化」。但最近,此人再來到畫室看畫:「Sophie,妳已經定型了,妳找到妳的東西了。」

的確,2017年之後,張淑芬畫作陸續登上羅芙奧、佳士得與蘇富比拍賣,當初意外誤闖繪畫天地的張淑芬,走出了自己的風格與定位,躋身國際畫家之列。

學畫、創作十幾年,張淑芬終於願意自稱畫家,不僅是為了對得起拍賣公司,也是因為心裡的聲音和外在的肯定都跟她說:「是的,妳是了!」

投入畫作 開創人生嶄新風景

過去,張淑芬認為繪畫是具備天分者才能從事的創作。而她,從小美術課就是必須拜託同學多畫一張讓她繳交作業的人。回想當初貪輕鬆而錯過滋長繪畫天分的機會,張淑芬仍忍不住惋惜。

但還好,62歲那年終是與繪畫相遇了,繪畫給了她嶄新的自我,也讓她看見了許多連自己都陌生的面向。

「畫畫是我信心的塑造者。」看起來優雅、從容、有自信的張淑芬說自己一直是個沒自信的人,是畫畫讓她有自信。那個信心常發生在與畫畫為伍的時刻——當她能夠因為畫畫表達內在的觀照、內心的情感時;當她有能力透過畫畫統整人生的關懷和遺憾時;當她的畫被大收藏家高價買下並給出評價:「妳的畫照亮了我的家。」

張淑芬作畫時使用的工作服及工作鞋(圖)。記者林伯東/攝影

 

張淑芬作畫時使用的工作服及工作鞋(圖)。記者林伯東/攝影

也是繪畫,張淑芬發現了另一個自己,這個自己變化多、轉速快、常常跳出框架,對事物的觀察細膩,不同於她為人處世時收斂、安守傳統分際的性格。

若沒有公益行程,張淑芬會一整天待在畫室,從早上9點進畫室,一直到晚上6點離開,一天7、8個小時泡在畫室中創作,也常到博物館看上好幾個小時的畫。

承諾自己要當好太太的張淑芬,晚餐幾乎都和張忠謀一起吃,「但說真的,如果是畫畫時,我根本是心不在焉。」她有些不好意思笑了。創作占據她多數時間、也占滿她的心思。

拋開年紀  退休仍要保持精力

「時間上你退休了,但肉體上,你不能退休。」談起創作滿臉愉悅、充滿光彩的張淑芬建議熟齡族,退休後仍要保持精力,在「保護好身體」的前提下找個喜歡的事物學習,問問自己:「我的能力能做什麼?我願意做什麼?」只要願意學習,永遠不會太晚,若能從中得到成就感,將是一種無可取代的幸福。

像是當年62歲的張淑芬因為學了繪畫,開展了另一個精彩人生,你想用什麼展開新人生?

張淑芬作畫時使用的工作服(圖)及工作鞋。記者林伯東/攝影

 

張淑芬作畫時使用的工作服(圖)及工作鞋。記者林伯東/攝影

張淑芬小檔案&創作年表
1944年 出生
2001年 與張忠謀結婚
2006年 開始學畫,初期以臨摹印象畫派作品為主
2009年 走向抽象之路
2016年 活躍抽象畫創作,並創造獨樹一格的「張式技法」
2017年 畫作首登羅芙奧秋季拍賣會,正式登上國際畫家舞台

本文由聯合報系【橘世代】授權轉載。原文出處:https://orange.udn.com/orange/story/121314/4924208?from=udn-hotnews_ch8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