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50多歲,若沒有保持運動習慣,會漸漸開始感到膝蓋活動不太靈活、關節處有點腫脹感、有時無法完全伸展,或是活動時聽到摩擦的聲音。甚至嚴重時在活動時會覺得有些疼痛,或是一段時間沒有活動,就感到關節很僵硬。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醫師蔡育霖表示,這有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針對不同程度的退化治療方式也不同,一般而言,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膝關節不適先減重 減少下肢壓力
根據歐洲骨質疏鬆與骨關節炎醫學會(ESCEO)的膝關節退化治療流程,一般會建議患者治療前先控制體重,減少膝蓋負擔。蔡育霖醫師說明,生活中應避免過度跑、跳、蹲、跪、爬山等負重運動,游泳或於水中走路很適合膝關節退化的族群,可以訓練肌力,同時又利用水的浮力減少關節負擔;也建議適當時使用扶手、拐杖等輔具,以手分散下肢壓力。
治療四階段 口服葡萄糖胺尚有爭議
治療分為四階段,階段一,在關節有症狀時口服葡萄糖胺,疼痛時給予口服含乙醯胺酚止痛藥及外用痠痛藥膏,並搭配熱敷、電療、貼紮、徒手治療等復健療程。蔡育霖醫師補充,葡萄糖胺在使用上有部分的爭議,美國骨科醫學會認為葡萄糖胺幫助不顯著,而歐洲骨鬆與骨關節炎醫學會指引則認為有效,建議每日服用1500毫克的葡萄糖胺即可。
階段二會給予口服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加上關節內注射,如注射玻尿酸,其成分能幫助軟骨修復,每半年一次療程;關節內注射類固醇可有效消炎緩解急性疼痛,可減少口服消炎止痛藥的使用;另外還有稱為增生療法的新式注射方法,蔡育霖醫師說明,將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PRP),直接注射於膝關節面軟骨和周圍軟組織等病灶,以刺激組織重新修復,進而增加組織強度以穩定膝關節、改善疼痛,同時也可幫助磨損的軟骨增生。
膝關節退化患者 治療後建議運動防止功能下降
若疼痛效果控制不佳時,醫師將處方短期併用較強的鴉片類止痛藥及抗憂鬱藥物,幫助控制。蔡育霖復健醫師進一步說明,假若關節嚴重變形且疼痛持續影響生活品質時,則可考慮手術置換人工關節,以減少疼痛、矯正畸形,同時保持膝關節運動的穩定性。
儘管疼痛和功能受限會給關節炎患者的身體活動帶來挑戰,但定期運動對於控制這些疾病至關重要,與相同年齡和性別的健康個體相比,身體活動減少的關節炎患者更容易出現肌肉萎縮和體重超重。蔡育霖醫師提到,運動可保持、改善肌力與攝氧量,防止功能下降,還能減經疼痛與關節僵硬,更可減少心血管疾病、骨鬆等合併症發生,在控制良善的狀況下,建議循序漸進的運動。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原文出處: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8949/膝蓋痛怎麼辦 50歲後可能要面對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