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小編

天氣酷熱難耐,對中老年人來說,預防中暑、保持身體水分尤為重要。

許多長輩習慣喝熱茶或咖啡解乏,但在高溫天氣下,這些飲品是否真的適合?

近日,美國多個地區發布高溫預警,有些更是達到105至109華氏度(約41至43攝氏度)。

面對高溫天氣,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建議民眾:“請多喝水,盡量待在空調房中,避免陽光直射,並關注家中長輩和鄰居的健康狀況。”

此外,提醒外出人員穿著輕便、寬鬆衣物,並盡量將劇烈活動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如出現中暑症狀,應立即採取應對措施。

咖啡不能喝了?什麽是高溫禁忌飲品

與此同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也發出特別提醒,指出在高溫環境中應避免攝入咖啡因、酒精或高糖飲料。CDC在極端高溫指南中寫道:“這些飲品反而會加速體液流失,同時也應避免飲用過於冰冷的飲品,以防引發胃部不適。”

這一建議也讓不少人疑惑:炎炎夏日,是否真的要放棄每天一杯咖啡?

營養專家Jason Eastty對此表示,CDC的建議確實體現了對高風險環境下脫水情況的謹慎態度,但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對大多數習慣攝入咖啡因的人來說,適量飲用(每日不超過400毫克)並不會造成額外的水分流失。實際上,咖啡和茶仍可計入每日水分攝入量。”

更有研究指出,咖啡因的輕微利尿作用,在運動之後幾乎可以被完全抵消。

一項2015年發表在《運動科學與醫學期刊(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的文獻綜述顯示,運動可以抑制咖啡因的利尿影響。因此,適度飲用咖啡後進行輕度活動,反而不必過於擔心脫水問題。

鏈接:

https://www.jsams.org/article/S1440-2440%2814%2900143-1/abstract

補水要講究:水是首選

不過,專家也強調,水始終是最簡單、最安全的補水方式。

藥劑顧問Dr. Hussain Ahmad提醒,若因大量出汗、嘔吐或腹瀉導致體液流失,含電解質的補水飲品也可輔助補充水分。但碳酸飲料、酒精及高糖果汁不但不能解渴,反而可能加劇脫水。

Ahmad醫生指出,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高溫下工作者,是最容易脫水的群體,“他們的身體對水分變化更為敏感,飲品選擇上也需要更加謹慎。”

實在離不開咖啡?抹茶是溫和替代方案

如果實在離不開咖啡,營養師Linda Lin建議,抹茶是夏季較溫和的選擇。她解釋道:“抹茶含有比咖啡更低的咖啡因,並富含L-茶氨酸,可幫助人體緩慢吸收咖啡因,帶來更平穩的提神效果,同時對身體刺激也較小。”

此外,她還提醒人們不要忽視“吃進水分”的方式。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西瓜、橙子、黃瓜和莓果,不僅能補充水分,還提供天然糖分和礦物質,有助於提升能量並促進吸收。

冰飲真的不能喝?

至於CDC建議避免飲用“過冷飲品”,Ahmad醫生表示:“絕大多數人飲用冷飲是沒問題的。但在極端高溫或劇烈運動後,一些人可能出現輕微胃部痙攣。這更多與舒適度有關,而非安全問題。”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減少劇烈活動、注意飲水選擇、適當食用含水蔬果,是度過酷暑的關鍵。若實在舍不得每日那一杯咖啡,選擇溫和替代品或適量飲用,也並非完全不可行。

保持每天喝水至少6-8杯(約1.5至2升);

避免空腹大量飲水,以小口多次為宜;

出現頭暈、噁心、心跳加快等中暑跡象時應立即休息補水並就醫;

關心獨居長者,確保他們家中空調正常、水源充足。

在這炎炎夏日,不妨待在陰涼處,端起一杯合適的飲品,好好歇一歇。比起追求冰爽刺激,更重要的是身體的舒適與健康。

 

 

·50歲以上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Happy 50 Plus Wechat QR

樂活50加YouTube频道上線

訂閱+點讚+開啟小鈴鐺

是對樂活50加

最大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