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小編
雖然疫情緊急狀態已經結束,但新冠病毒並沒有消失。對中老年人而言,它依然是健康生活中不可忽視的隱患。
數據顯示,65歲及以上人群在新冠相關死亡病例中佔比高達八成以上。
一旦感染,新冠不僅可能加重原有的慢性病風險,還可能導致住院,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保持警惕、採取科學防護措施,仍然是中老年朋友保護自己與家人的關鍵。
相關報導:https://www.ncoa.org/article/covid-19-has-not-gone-away-how-older-adults-can-stay-safe/
新冠疫情不再是緊急狀態,但仍需關注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估算顯示,僅在 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6月7日期間,美國就出現:
高達1610萬例新冠相關疾病病例;
高達380萬例新冠相關門診就診病例;
高達44萬例新冠相關住院病例;
高達5.1萬例新冠相關死亡病例。
這組數據表明,新冠疫情雖不再被列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它依舊在社區中廣泛傳播,並非只在傳統的流感季節出現,而是全年存在的健康威脅。
中老年人風險更高
CDC指出,81% 的新冠死亡病例發生在65歲及以上人群。隨著年齡增長,感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住院甚至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癌症、慢性肺病、心臟病、免疫系統減弱等基礎疾病,會進一步提升中老年人的風險。
儘管生活已逐漸恢復“正常”,但對老年人來說,新冠威脅依然存在。因此,堅持接種疫苗、保持手部清潔、在必要場合佩戴口罩,仍是保護健康的關鍵。
新冠會不會徹底消失?
CDC專家表示,新冠已進入“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階段,意味著它將長期存在,類似於流感和普通感冒。
與流感不同的是,新冠的高峰期並不完全規律,可能在全年任何時間突然出現。對老年人而言,建立長期防護意識比短期警覺更為重要。
如何在保持活動的同時降低風險?
1. 接種最新疫苗
CDC建議:2024-2025年度,18歲及以上人群都應接種新冠疫苗,65歲及以上人群尤其需要優先接種,以減少重症、住院和死亡風險。研究顯示,接種疫苗不僅能降低重症風險,還可能減少“長新冠”(long COVID)帶來的併發症,包括糖尿病、腎病、認知障礙和睡眠問題。部分情況下,醫保還可支付醫護人員上門接種的費用。
2. 佩戴高品質口罩
CDC強調,口罩是“額外的防護手段”。當社區病例增加、處於擁擠場所,或身邊有人近期感染時,佩戴 N95 或 KN95 口罩能有效降低傳播風險。
3. 勤洗手
疫情初期大家已經養成勤洗手習慣,但時間一久,容易鬆懈。經常、正確洗手仍是阻斷新冠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傳播的重要措施。
4. 改善空氣流通
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和氣溶膠傳播。在室內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中,風險更高。開窗通風、使用空氣淨化器、盡量選擇戶外活動,都是有效的防護方式。
出現症狀怎麼辦?
CDC建議家庭常備新冠快速檢測盒。一旦出現咳嗽、發燒、喉嚨痛等症狀,應及時檢測,以避免繼續傳播。
若檢測結果呈陽性,應立即通知醫生。治療藥物(如 Paxlovid)必須由醫生處方,並需在症狀出現後 五天內開始使用,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
特別需要警惕的人群包括:
65歲及以上人群;
未接種疫苗者;
患有慢性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
雖然新冠已不再被視為突發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它仍在威脅著每一個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保持防護意識、積極接種疫苗、注意日常衛生,才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時,有效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
·50歲以上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樂活50加YouTube频道上線
訂閱+點讚+開啟小鈴鐺
是對樂活50加
最大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