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小編

雙手幾乎參與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繫鞋帶、開瓶蓋、做飯、開車、使用手機……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發現手不再像年輕時那樣靈活有力。手部痠痛、顫抖、僵硬甚至皮膚變化,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訊。

了解常見手部問題並做好保養,是延緩衰老、守護健康的關鍵一步: 相關閱讀

握力減弱:衰老的自然信號,也可能是疾病徵兆
進入老年後,尤其是65歲以後,握力會自然減弱,這會讓繫扣子、提東西等日常活動變得困難。慢性骨質疏鬆、關節炎、肌肉流失等都是常見原因。

若握力在短時間內明顯下降,可能與糖尿病、心臟病或高血壓等疾病有關,應及時就醫檢查。日常可嘗試握力球練習:握緊網球或網球大小的橡膠球3至5秒,放鬆後重複10次,每天進行1至2輪,有助於恢復力量與靈活度。

手部顫抖:別忽視身體發出的信號
手抖在50歲以後更為常見,原因可能包括藥物副作用(抗憂鬱藥、抗癲癇藥等)、焦慮、壓力、疲勞、低血糖或咖啡因過量。
-主動性顫抖:在使用雙手時出現,通常較輕微。
-靜止性顫抖:在雙手靜止時發生,可能與帕金森病或腦部疾病有關。

若只是輕微手抖,可透過減少咖啡因、保持休息改善。但如出現靜止性顫抖,應立即就醫,以排除神經系統疾病。

關節炎:老年人最常見的手部疼痛
關節炎會導致關節發炎、腫脹與僵硬,手指尤其常見。它往往出現在曾有骨折或扭傷的部位,隨著年齡增長,炎症會加重,影響抓握和彎曲。醫生可能建議使用抗炎藥或注射類固醇,緩解疼痛與腫脹。若病情嚴重,可使用護腕或支具來減輕壓力,但切勿長期佩戴,以免肌肉萎縮。

手部乾燥、斑點與皺紋:

隨著皮膚老化,手部皮脂減少、鎖水力下降,常出現乾燥、搔癢與「老年斑」。同時,皮下脂肪減少讓血管更明顯,使雙手看起來更顯老。

日常護理:
-外出前使用SPF30以上的防曬霜;
-做家務或園藝時戴棉質內襯手套;
-選用溫和、無皂鹼洗手液,避免皮膚油脂流失;
-每天保濕,並在飲食中攝取維生素C、E、Omega-3脂肪酸,保持皮膚與指甲健康。

手部皮膚癌:別忽略陽光下的危險
雙手背部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是皮膚癌高發部位之一。膚色較白、有家族病史或免疫力低下者風險更高。

診斷與治療:
皮膚科醫生可檢查可疑斑點,必要時取樣檢測。若確診為皮膚癌,通常需要手術切除,部分病例還需放射治療或化療,以防癌細胞擴散。

易瘀青:皮膚脆弱的表現
年紀大後,輕輕一碰手背就出現紫紅斑,常被稱為「日光紫癜」或「老年性紫癜」。原因包括皮膚變薄、血管脆弱、陽光損傷,以及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抗凝藥物或飲酒。瘀斑通常不痛,但可能持續數週。

改善方法:
保護手部,避免碰撞;外出時可戴防護袖套。醫生也可能推薦含維生素K或修復成分的護膚霜,幫助強化皮膚。如果懷疑藥物引起,應諮詢醫生調整劑量。

掌腱攣縮:手指無法伸直
掌腱攣縮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男性的疾病。手掌皮下組織變厚,導致無名指或小指逐漸彎曲,嚴重時影響抓握和書寫。

治療方式:
輕度病例可觀察隨訪,無需立即治療。若影響生活,醫生可能建議進行針刺鬆解、注射或手術改善活動度。儘管治療可緩解症狀,但仍有復發可能。給雙手最好的禮物:堅持保養與早期檢查

手部不僅是我們完成日常事務的「工具」,更是健康的「晴雨表」。握力減弱、關節疼痛、皮膚變化,都可能反映身體潛在問題。對中老年人來說,保持手部靈活與健康,不僅能延緩衰老,還能提升生活品質、保持獨立與自信。

建議:
-養成每日輕度拉伸與握力練習的習慣;
-做家務或運動時注意保護;
-定期檢查皮膚與關節健康;
-出現異常顫抖或疼痛時,及時就醫。

手的健康,是行動與生活品質的起點。懂得保養雙手,就是在守護您的黃金歲月。

Video link 視頻鏈接

·50歲以上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Happy 50 Plus Wechat QR

樂活50加YouTube频道上線

訂閱+點讚+開啟小鈴鐺

是對樂活50加

最大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