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全身上下有兩百多塊骨頭,用來支撐身體、保護內臟,雖然骨頭看來非常堅硬又固定,長大後你大概覺得「我又不可能長高了」,而感覺不到骨頭有什麼變化。

 

但其實骨頭一直在變,由「蝕骨細胞」移去老舊骨質,由「造骨細胞」製造新鮮骨質取代,骨頭是個不斷改變成長的活組織喔!

我們常說年輕就是本錢,這句話在骨頭來說是對的!年輕時我們「造骨」的速度高於「蝕骨」速度,到三十出頭前骨質密度都能繼續攀頂。然而大約到了三十五歲以後,「蝕骨」速度開始高於「造骨」速度,骨質密度逐漸走下坡。

 

骨質流失後代表著骨質變脆,更容易易破碎斷裂。想想看,當房子地基被掏空後,房子就可能倒了。當骨骼的結構變差,骨折的危險性就大幅上升。尤其女性在停經之後,骨質流失的速度更快,所以女性骨質疏鬆的機會是男性的六至八倍。

雖然你可能認為就算有骨質疏鬆,頂多也是骨頭斷掉,那有什麼大不了,應該不像中風、心肌梗塞、或得了癌症那麼恐怖!不過,伴隨骨折而來的各種併發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大家都知道社會走向愈來愈高齡化,骨質疏鬆絕對是個需要被重視的慢性病。

 

骨質疏鬆與骨折有密切關係,最常發生的位置是脊椎,一塊塊的脊椎可能因骨質疏鬆而出現小小的骨折,脊柱因而崩壞,失去原有的弧度。髖關節骨折也很常見。

骨質疏鬆的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常常是到了患者姿勢變得很怪,才知道是因骨質疏鬆而脊椎變形導致了長期背痛;或甚至是等到真的骨折了,才知道自己有骨質疏鬆。

因為這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若年紀變老後發現自己開始駝背、腰酸背痛,或因輕微碰撞就發生骨折,就要注意是否有骨質疏鬆。

 

除了年紀變大以外,體重過輕、缺乏運動、抽菸、缺鈣或維生素D不足、甲狀腺機能亢進、早發性停經、飲酒過量、長期使用類固醇的人都會更容易骨質疏鬆。(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機)

 

骨質密度檢查機器是用中軸型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測量腰椎或兩側髖骨,假使數值>= -1是正常值,骨質正常。數值界在-1與-2.5之間的代表骨質缺乏,若得出的數值<= -2.5代表骨質疏鬆。

至於哪些人需要做骨質密度檢查?符合以下條件就要考慮!

● 年紀超過五十歲以上,被診斷骨折。

● 年紀大於六十五歲的女性

● 年紀大於七十歲的男性

● 已經停經並有抽菸、維生素D不足等危險因子的女性。

針對骨質疏鬆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各有其優缺點,無法一概而論,醫師會依據每個人的狀況選擇不同的治療策略。但記得一定要先補充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

 

雖然說,骨質流失是人體老化不可避免的過程,但我們仍可以趁年輕的時候多儲存一些骨質,避免骨質流失到變成骨質疏鬆的程度。如果已經不年輕了,也千萬別氣餒,保護骨質仍不嫌晚,開始養成運動習慣,均衡飲食,繼續延長我們骨骼的「耐用年限」。

負重型態的運動,像是跳繩、快走、慢跑、爬樓梯等運動會讓骨頭承受身體重量並做出移動,對提升骨質密度有幫助。但要選擇這些運動時要先了解自己的條件,假使已經有骨質疏鬆的話,就不要做太高衝擊的運動,以免造成骨折。

游泳、騎腳踏車雖然也是鍛鍊肌肉耐力或肌力很好的運動,卻無法提升骨質。練習瑜珈及皮拉提斯可以訓練平衡,但這兩種運動可能帶有較多扭轉、前彎的姿勢,若已有骨質疏鬆的人練習會有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機會。

 

要維護骨質,鈣和維生素D都要補足,飲食中請喝足量的牛奶,吃優格及起司來補充鈣質,吃鮭魚、鮪魚等則有維生素D,維生素D能調節骨質生成,與骨骼健康大有關係。一般人在防曬做好的狀態下接受適量陽光照射,能夠補充維生素D。假使抽血後發現維生素D數值偏低,要在向醫師諮詢後再補充維生素製劑,否則自己亂補到後來過量,也是會中毒的。

吸菸、喝酒過量、喝太多咖啡、或吃得太鹹則對骨質沒好處,應該盡量避免。

除此之外,我們也要嘗試減少骨折的風險,防止併發症出現,例如維持理想體重減輕骨頭的負擔、改善照明及居家環境預防跌倒等皆是有效的方法。

原文出處: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7/08/osteoporos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