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小編

對許多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的中老年人來說,“在哪兒養老”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話題。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希望能夠“居家養老”(age in place),也就是在自己熟悉的家或社區繼續生活下去,而不是搬進養老院或退休社區。但這個決定並不僅僅是“住哪裏”那麽簡單,它關乎經濟、健康、便利性以及生活質量。

相關閱讀:https://www.kiplinger.com/retirement/retirement-planning/age-in-place-or-move

居家養老(Age in Place)vs 搬離居所:選擇不止一面
居家養老專家Louis Tennenbaum指出:“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決定。”很多人最初考慮在家中做一些裝修和改造,但當他們了解到費用後,又轉而考慮搬家。就像買車一樣,在做出決定前,不妨先計算一下“養車”成本、維護費用以及是否適合長期使用。

您的房子是“彼得潘的家(Peter Pan home)”嗎?
所謂“彼得潘的家”,是南加州大學老年學名譽教授Jon Pynoos提出的概念,形容那些“只適合年輕人居住”的房屋。這類住宅通常有樓梯、走廊狹窄、浴室不便、照明不足,不利於退休後的獨立生活。

如果您的住房結構正中這些“紅線”,那麽居家養老的改造成本可能不低。Louis建議:如果房屋幾乎需要“重建”才能滿足養老需求,不如考慮搬家。但如果您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進行改造,且改造後生活仍然便利,居家養老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部分改造項目還可申請稅收抵免。

您能負擔得起家庭護理的費用嗎?
根據《A Place for Mom》2024年長照報告,全美輔助生活機構(Assisted Living Facility)的月均費用約為4,995美元,而居家護理(每周44小時)則為5,720美元——多出725美元。雖然差額不大,但對固定收入的退休人士而言,可能會影響生活開支。

更重要的是,居家養老還需要考慮房屋維護費、水電、交通、保險等隱藏成本。因此,在選擇前務必全面核算兩者的總支出,並比較所獲得的服務內容是否等值。

交通與醫療便利也很關鍵
如果選擇居家養老,請評估住處與醫院、藥房、診所的距離。是否需要開車前往?是否有公共交通可用?如果日後需要頻繁就醫或覆診,距離遠近將成為關鍵影響因素。

生活質量同樣重要
除了經濟和醫療因素,生活質量更不容忽視。很多人在熟悉的社區有朋友和親人,這種社交關係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搬離熟悉的環境,可能會帶來孤獨感、焦慮,甚至抑鬱。

同時,如果您喜愛的活動——比如種菜、跳舞、社區聚會——在新地方無法繼續享受,是否值得為省錢而犧牲這些樂趣?節省成本的同時,別忘了考慮心理與情感上的“賬本”。決策沒有標準答案,理性權衡最重要。

Louis表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就像財務規劃需要根據個體狀況設計一樣,養老也需要做出量身定制的選擇。”

在居家養老或搬遷之間做選擇,關鍵是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經濟基礎、社會關係和未來預期,做出理性而全面的決定。

·50歲以上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Happy 50 Plus Wechat QR

樂活50加YouTube频道上線

訂閱+點讚+開啟小鈴鐺

是對樂活50加

最大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