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小編

隨著全球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越來越多中老年人開始思考如何在晚年活得更有尊嚴、更加自主。

實際上,優質的養老生活不僅取決於個人的健康和積蓄,更離不開政策制度、社會環境和多方合作的支持。
相關閱讀: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5/04/ageing-takes-a-village/

“成功養老不是靠一個人努力,而是一個社會共同營造的成果。”

美國國家老齡委員會(NCOA)在1950年成立之初便確立了這樣的信念:老人應擁有資源,在家中安度晚年,並持續為社區做出貢獻。這個理念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實現,卻必須依靠政府、民間組織、企業與社區的緊密合作。

在過去幾十年中,NCOA積極推動各類政策改革,為老年人爭取工作機會、提升技能、拓展生活空間。

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1967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就業年齡歧視法(ADEA)》,明確禁止雇主因年齡歧視40歲以上的員工;隨後又在1986年取消了強制退休的規定,讓老年人有權決定自己何時退休。

這類政策不僅關乎公平正義,更從根本上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NCOA發起的“老年社區服務就業計劃”(SCSEP)就是一個成功案例。通過政府撥款、非營利組織培訓以及企業雇傭的模式,幫助成千上萬的年長者重新獲得就業機會。

例如67歲的Clementine McDuffi就是SCSEP的受益人,她通過項目學習了電腦技能,最終獲得一份穩定的行政助理職位。她說:“我從未想過這個年紀還能學會這麽多技術,更沒想到會因此打開新的生活之門。”

不僅是美國,亞洲高齡化程度最高的日本也在積極調整社會結構。

2021年,日本修改了《老年人就業穩定法》,將保護就業的年齡上限提高到70歲,並鼓勵企業通過靈活工時、重新就業輔導、政府補貼等方式,留住願意繼續工作的高齡員工。

此外,日本政府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銀發人力資源中心”,為老人提供短期工或社區服務崗位。據統計,2021年共有68.7萬名平均年齡74歲的老年人在中心登記工作,持續發揮餘熱。

這些政策的核心理念都是一致的:老年人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寶貴的人力資源。要實現“有尊嚴的養老”,關鍵在於構建一個支持性的社會系統,從退休制度改革、技能再培訓到多元就業機會,再到健康和安全環境,每一項都是系統工程。

展望未來,更多國家應當效仿美國和日本的做法,制定明確的“長壽社會行動路線圖”,推動跨部門合作,優化退休制度,擴大儲蓄參與率,提升數字技能教育,建立靈活的工作機制。這不僅是對老年人的尊重,也是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老年生活的質量,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責任,更是一個國家制度成熟與否的體現。從工作保障到再就業機會,從健康管理到社會參與,每一環節的優化都將改變無數中老年人的命運。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系統的一環——今天為老年人創造的改變,終將在明日回饋給自己。未來的“長壽社會”,我們共同締造。

 

·50歲以上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Happy 50 Plus Wechat QR

樂活50加YouTube频道上線

訂閱+點讚+開啟小鈴鐺

是對樂活50加

最大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