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小編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中老年人常常抱怨“晚上難入睡、半夜易醒、早上起得早卻仍感疲憊”。
其實,適度的睡眠問題是正常現象,但若經常失眠,甚至白天出現嗜睡、精神不集中、易怒或心慌等症狀,可能就是身體健康在“發出警告”。是時候了解影響睡眠的根源,以及改善睡眠質量的方法,讓晚年生活更安穩、更健康。
相關閱讀:https://www.ncoa.org/article/may-you-sleep-better-for-health-and-longevity/
長期失眠的影響不能輕視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65歲以上的成年人每晚應睡7至8小時。
然而,有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時間低於6小時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壓、血糖異常、心血管疾病、認知障礙甚至老年失智的風險顯著增加。
短期失眠雖不至於立即帶來嚴重後果,但如果持續三個月以上,且影響日間活動,就屬於“慢性失眠”,應引起重視。睡眠不足還容易導致情緒低落、體重增加、免疫力下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哪些人容易失眠?
中老年人面臨的健康挑戰更多,失眠的“高危人群”包括——
-有睡眠呼吸障礙(如打鼾、呼吸暫停);
-不寧腿綜合症(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腿部不適、焦躁;
-長期服藥或患有慢性疾病者;
-患有抑鬱、焦慮或孤獨問題;
-經常飲酒或攝取大量咖啡因者;
-白天久坐、缺乏運動或社交活動的人群。
此外,人的“生物時鐘”也會隨年齡變化而提前,容易導致“睡不久”或“淩晨過早醒來”。
如何判斷自己的睡眠是否出了問題?
建議記錄“睡眠日誌”一至兩周,以下幾點尤其重要——
-每晚幾點上床、幾點起床?
-大約入睡時間、醒來次數、持續時間;
-晚間是否服用藥物、飲酒、攝入咖啡;
-白天是否小睡?是否因疲憊影響日常生活?
-是否打呼、說夢話、呼吸中斷或腿部抽動?
-是否因失眠感到煩躁、影響情緒或社交?
這些信息能幫助醫生更準確判斷問題,避免盲目用藥。
提升睡眠質量的實用建議
中老年人不必對失眠過於焦慮,但需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下幾個小技巧可以助妳改善睡眠——
S.L.E.E.P & R.E.S.T 原則(簡記:好睡秘訣)
S:Schedule(規律作息) – 固定時間上床與起床,即使周末也不要打亂節奏。
L:Limit(限制刺激) – 晚上避免咖啡、濃茶、尼古丁與飲酒。
E:Exercise(適量運動) – 白天散步或太極可改善睡眠,但避免臨睡前劇烈運動。
E:Eliminate(減少午睡) – 午休最好控制在20分鐘以內。
P:Preserve(保持臥室清靜) – 不在床上看電視、玩手機或吃東西。
R:Relaxation(身心放鬆) – 練習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或正念冥想。
E:Environment(舒適床品) – 床墊使用10年以上應更換,睡姿不舒服也應調整。
S:Socialization + Sunshine(社交 + 陽光) – 對於某些人來說,還可以嘗試日照療法(陽光療法)來改善睡眠。
T:Try soothing routine(建立助眠習慣) – 如喝溫牛奶、閱讀幾頁書,有助入眠。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晚年的基礎。
只要掌握科學方法,逐步改善生活方式,多數中老年人都可以遠離失眠困擾,擁有充沛體力和清晰頭腦。願我們都能在靜謐的夜裏,安然入夢,迎接每一個清晨的陽光。
·50歲以上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樂活50加YouTube频道上線
訂閱+點讚+開啟小鈴鐺
是對樂活50加
最大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