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小編
炎炎夏日,很多中老年人為了降溫會選擇沖冷水澡,感覺涼爽又解暑。
然而專家提醒,這種做法不僅效果有限,甚至對高血壓或心臟病患者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隨著今年夏季熱浪席捲美國,多地氣溫飆升至罕見高溫,數百萬居民紛紛尋找降溫方式。然而,一項最新警告指出,很多人常用的“沖冷水澡”降溫法,其實可能適得其反,甚至危及健康。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Adam Taylor 教授解釋說,人體在炎熱時沖入冷水,會讓身體誤以為要“保溫”,而非“散熱”。冷水刺激導致皮膚表層的血管快速收縮,血液無法有效流向皮膚散熱,反而把熱量困在體內,尤其是重要器官周圍。
這種“錯覺”不僅讓體溫降不下來,對於有高血壓或心臟病的人而言,可能是致命的。
為什麽沖冷水澡會適得其反?
人體的最佳體溫大約是98.6華氏度(37°C),當氣溫升高,身體會通過出汗和血液循環等方式調節體溫。
當我們出汗時,汗液蒸發可以帶走部分熱量。此時,靠近皮膚的血管會擴張,把體內熱量帶到皮膚表面,通過輻射、對流和傳導的方式釋放出去。
但如果在戶外高溫環境後突然沖冷水澡,身體表面血管會收縮,汗液蒸發減緩,血液循環散熱受阻,熱量反而被“困”在體內。極端情況下,還可能誘發“冷休克反應”,導致血壓飆升、心跳加速,進而誘發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冷水澡對皮膚也不好?
除了降溫效果差,冷水也不利於清潔身體。在高溫下,我們出汗多,汗液與皮脂及皮膚上的細菌混合,容易產生體味。冷水難以有效清除皮脂與毛孔中的汙垢,反而會讓汙物殘留,導致黑頭、粉刺、甚至痘痘問題。
更糟的是,冷水還會讓毛孔緊閉,把汙垢鎖在裏面,不利於皮膚健康。而溫水或略帶溫熱的水能更有效清潔皮膚,幫助毛孔打開,帶走汗液與油脂。
正確的做法:溫水是最安全的選擇
專家建議,在炎熱天氣中,最安全有效的降溫方式是使用溫水或微涼水沖澡,溫度大約在華氏78.8-80.6度(約26-27°C)為宜。這種溫度不僅有助於皮膚散熱,也不會引發冷刺激,更利於清潔皮膚、預防體味。
如果您確實喜歡稍冷一點的水,也要註意逐步降低溫度,比如先沖手臂或腿部,讓身體有時間適應,而非直接用冷水沖全身。
還有哪些科學、安全的降溫方式?
1. 使用電風扇+濕毛巾
在房間中使用電風扇,並在風口處掛一條濕毛巾,可以製造“蒸發式冷氣”,比普通風更涼爽。適合不開空調或節能降溫的人群。
2. 開啟空調或冷氣設備,但溫度不宜太低
建議將空調溫度設置在 26°C-28°C,既能保持舒適,又避免溫差過大對身體造成刺激。
3. 白天拉窗簾、晚間開窗通風
尤其在太陽暴曬的下午,關閉窗簾能有效阻止熱量進入;晚間則可開窗換氣,讓熱氣散出。
4. 穿寬鬆、淺色、透氣衣物
避免穿黑色或緊身衣物,建議選擇棉質或亞麻材質,有助於排汗和散熱。
5. 多飲水、喝淡鹽水或涼茶
高溫下容易出汗過多,需及時補水,避免脫水或中暑。可適量喝些淡鹽水或無糖涼茶,如菊花茶、金銀花茶。
6. 飲食宜清淡,多吃“涼性食物”
如綠豆湯、西瓜、黃瓜、苦瓜等;避免油膩和辛辣食物,以減輕胃腸負擔。
7. 減少戶外活動,避開高溫時段
盡量在上午10點前或傍晚6點後外出,避免中午至下午3點這段“極熱時段”。
8. 做適度輕體力活動,避免劇烈運動
如在室內輕柔伸展、太極、散步等,有助於血液循環,但不要過度消耗體力。
9. 午休有助降溫和恢復體力
炎熱時段小憩30分鐘,有助於調節神經系統和減輕疲勞。
10. 使用濕毛巾敷頸部、腋下、手腕等部位
這些部位血管豐富,有助於快速散熱,敷用時間建議5-10分鐘。
11. 使用冷水泡腳或浸濕腳底
泡腳水不宜過冷,建議用稍涼水泡15分鐘,既降溫又促進血液循環。
在熱浪頻發的夏季,中老年人尤其要重視安全降溫的方式。冷水澡雖然一時清爽,但既不能有效降溫,又存在健康風險。
這個夏天,不妨給自己一場“溫柔的清涼”,既清潔身體,又保護健康。
·50歲以上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樂活50加YouTube频道上線
訂閱+點讚+開啟小鈴鐺
是對樂活50加
最大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