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小編

對許多中老年朋友來說,「運動」往往是一道難題。去健身房太折騰,跑步又擔心膝蓋受不了,於是常常一拖再拖。其實,健康不一定需要大動干戈——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快走15分鐘,就能顯著降低早亡風險,並延緩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

每天15分鐘,效果接近「標準運動量」
https://www.cnn.com/2025/08/11/health/walking-fast-benefits-study-wellness

根據美國《預防醫學雜誌》最新發表的研究,雖然通常建議成年人每週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才能獲得足夠健康收益。但研究團隊指出,如果難以堅持長時間運動,每天只要進行15分鐘快走,也能達到類似效果。

該研究由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流行病學中心主任鄭偉博士(Wei Zheng)領導,追蹤近8.5萬名參與者,時間長達16年。研究對象主要為低收入與非裔群體,從2002年起填寫運動習慣、步行速度與健康狀況問卷,並於2023年回訪。結果顯示:

 每天快走至少15分鐘的人,早亡風險降低近20%。
 每天慢走超過3小時的人,早亡風險僅降低4%。

換句話說,走得快,比走得久更重要。

為什麼快走更有效?

專家解釋,步行速度往往是健康狀況的「晴雨表」。美國國家猶太健康中心心血管預防主任Andrew Freeman醫生指出:「能快走的人通常身體狀態更好,因為如果健康欠佳,是難以維持快速步行的。」

快走的好處體現在多個方面:

· 改善血管功能,幫助降低血壓。
· 改善血脂,降低膽固醇,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風險。
· 減少炎症,降低癌症風險。
· 提升免疫力,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特別是,快走還能明顯降低心力衰竭、心律不整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

中老年人的額外收穫

除了心血管系統,步行對大腦與心理健康同樣有益:

· 預防失智與認知衰退:每日步行能降低阿茲海默症與認知能力下降風險。
· 改善睡眠:規律運動能減輕失眠,提升睡眠品質。
· 減少關節疼痛:輕度至中度步行可促進關節潤滑液循環,緩解關節炎。
· 保持體重穩定:幫助控制血糖與體重,避免肥胖。

這些好處對中老年人尤為重要,因為它們與生活品質和獨立生活能力息息相關。

怎樣才算「快走」?

很多人會疑惑:「我的步伐算快走嗎?」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定義:快走時,你能說話,但無法唱歌。

想更精準:

· 加快步頻,比平常每分鐘多走幾步。
· 借助節拍器,保持穩定的快走節奏。

此外,正確的姿勢也很關鍵:抬頭挺胸、肩膀放鬆,手臂自然擺動並與步伐協調,避免駝背或耸肩。運動專家Dana Santas強調:「走路是全身運動,手臂擺動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如何養成習慣?

對不愛運動的人來說,最難的是「堅持」。專家建議:

· 固定時間:每天早、晚飯後安排15–20分鐘。
· 分段完成:可分兩次,每次10分鐘。
· 結合興趣:聽音樂或與朋友一起走,增加樂趣。
· 注意安全:選擇光線充足、人多的地方,避免夜間獨自行走。

Andrew Freeman 醫生提醒:「無論是早晨上班前快走,還是到社區活動中心、商場裡走,只要能持之以恆,就能受益。」

中老年人快走注意事項

雖然快走簡單,但仍需注意:
· 量力而行,若患有嚴重心臟病或關節病,應先諮詢醫生。
· 循序漸進,從10分鐘開始,逐漸增加。
· 配合呼吸,「鼻吸口呼」能幫助調節血壓。

這項研究再次證實:健康從不複雜,每天堅持快走15分鐘,就是最划算的「長壽投資」。 對中老年人而言,只要每天邁開腿,就能延緩衰老、遠離疾病。

健康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天的小積累。從今天開始,放下手機,走出家門,讓15分鐘快走成為守護生命的習慣。

 

 

 

·50歲以上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Happy 50 Plus Wechat QR

樂活50加YouTube頻道上線咯!

Happy 50 Plus

點讚+分享+按下小鈴鐺

是對樂活50加最大的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