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小編

在美國的許多中老年朋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自己正面臨身體機能下降的挑戰,或家人、朋友中有人存在行動不便、慢性病、感官障礙等情況。平日裡或許影響不大,但每逢地震、洪水、暴風雪、停電等突發事件來臨時,這些“需要特別協助的人群”往往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一群。

近期,美國國土安全部下屬的 FEMA(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 聯合 AARP、美國紅十字會 以及全國殘障組織,共同發布了《為殘疾人士及需要特殊協助人群準備應急指南(Preparing Makes Sense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Others with Access and Functional Needs, and the Whole Community)》,向廣大殘障人士及其家庭提供詳細的防災建議。

這份指南提醒大家:提前準備,是確保安全的關鍵。

為什麼要提前做好準備?

FEMA 在指南中指出,災害往往來得突然,且不分對象。無論是颶風、洪水、地震,還是停電、公共安全事故,都會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對於殘障人士而言,風險更大——

 身體行動不便:可能無法在火災或地震時快速撤離;
 需要特殊醫療設備(如輪椅、呼吸機、助聽器等),一旦停電或設備受損,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 需要藥物或護理支持,但災害期間供應鏈可能中斷;
 存在溝通障礙,在緊急情況下難以及時求助或清楚表達需求。
因此,FEMA 強調:制定詳細的應急計劃、準備好替代方案、與社區和家人保持聯繫,是殘障人士與照護者必須重視的重要課題。

應急準備五大核心步驟

1、 建立家庭應急計劃

殘障人士及其家人需要提前思考:

 緊急情況下,是留在家中避險還是立即撤離?
 誰能在危機時刻提供幫助?
 若常用藥物或醫療設備受影響,有沒有可行的備用方案?

指南建議,每個家庭都應建立「支持網絡」,與親友、鄰居保持溝通,確保有人能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同時,最好指定一位外地親友作為主要聯絡人,以便在本地通訊中斷時,依然能與外界保持聯繫。

二、準備應急物資

指南明確提出:至少準備 三天的生活和醫療物資,並最好準備兩份——一份放在家中,另一份放在便攜背包裡,以備撤離時使用。

必備物資包括:

 每人每天至少一加侖飲用水(3天份);
 不易變質的食物與開罐器;
 手電筒、備用電池、應急收音機;
 手機備用電池或手搖充電器;
 急救包、濕紙巾、垃圾袋、膠帶、哨子;
 必要的處方藥及其複印件,備用眼鏡、助聽器及電池;
 醫療資訊卡、醫保卡、醫生聯繫方式、過敏史清單;
 若使用電動輪椅或助行器,準備備用電池或手動替代品。

此外,現金或旅行支票也十分重要,因為災害發生時,自動提款機和刷卡系統可能無法使用。

三、確保醫療與輔助設備安全

許多殘障人士需要依賴醫療設備,如氧氣機、製氧機、霧化器、透析機等。這些設備一旦因停電影響而停止工作,後果可能危及生命。

建議措施包括:

 提前與電力公司登記,成為需要優先恢復供電的用戶;
 詢問設備製造商,是否提供電池備用系統或手動操作方式;
 準備發電機,但務必在戶外使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 定期檢查設備狀況,確保在緊急時刻能正常運作。

四、關注交通與撤離通道

突發災害發生時,撤離可能充滿挑戰,特別是對於行動不便或依賴輔助器材的長者來說。

 提前規劃至少兩條可行的撤離路線;
 與鄰居或家人協商好,誰能在緊急時提供接送;
 了解當地的應急避難所,並確認是否能夠接納輪椅、助行器或寵物。

五、保持資訊暢通與心理準備

在災害中,資訊就是生命。指南建議:
 隨身攜帶緊急聯繫方式,包括家人、醫生、照護者的電話;
 使用 NOAA 氣象收音機或手機緊急提醒功能,第一時間接收警報;
 若有語言或溝通障礙,可準備印有需求的卡片,緊急時出示;

 主動參與社區防災演練,與支持網絡保持聯繫。

同時,心理上的準備同樣不可或缺。突發災害往往帶來焦慮與恐懼,提前演練與溝通能讓大家在危機中更冷靜、更有秩序。

災害何時來臨無法預測,但可以確定的是,提前做好準備,能讓我們在關鍵時刻多一份底氣,少一分慌亂。

對於有身體障礙或需要特殊照護的中老年人而言,準備應急物資、改造家居環境、建立支持網絡、保障醫療設備正常運作,都是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必要措施。這份由FEMA、AARP、美國紅十字會及全國殘障組織聯合推出的應急指南,再次提醒我們:今天多花一點時間準備,未來遇到災害時,就能更安全、更安心。

·50歲以上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Happy 50 Plus Wechat QR

樂活50加YouTube频道上線

訂閱+點讚+開啟小鈴鐺

是對樂活50加

最大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