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融/華盛頓州. 史波坎
今年母親節,我被舞蹈隊筱玲的一張照片吸引了。筱玲好福氣,兒子坐飛機回來與父母團圓,特別的是,兒子帶着媽媽到一個小學的操場去放風箏。筱玲說,這個金魚風箏從中國帶來,已三十多年了,孩子四歲時,第一次跟她出去放風箏,風箏讓孩子大開眼界,天有多高,地有多大,人有多小,心有多寬,愛有多深,…… 。一年又一年,風箏見證了兒子的成長,也見證了媽媽的陪伴。
母親節到了,他說要和媽媽一起去放風箏。那個金魚風箏,像以往一樣,由媽媽揹着來到空曠的操場,然後隨風揚起,直衝雲霄,那根線卻一直在媽媽手裏。就是這根線,無論風箏飛多遠,依然收放自如,不曾離開。如今兒子拿到了法學博士,回來了,要在母親節,送給媽媽一個最好的禮物,那禮物就是他的陪伴,就像小時候媽媽陪伴自己一樣,讓媽媽盡心盡情玩一玩。霎那間,三十多年的母子情濃縮在這張風箏上,令人淚目。
疫情中的母親節,怎麼慶祝,令人發愁。關閉的餐館和娛樂場所,哪裏都去不成。我的兒子每年給我買戲票,或是音樂會,或是歌舞劇,或是一疊電影票,因爲媽媽不喜歡物質性的禮物。今年什麼也買不到了,他來電話說抱歉,其實我只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心滿意足,比什麼禮物都珍貴。
疫情重重,病倒的,撒手的,數也數不清。每一天每一步都走得那麼軟弱和無奈。然而風箏,照片中輕如蟬翼的風箏,藉着天然的力量騰空而飛,自由翱翔,猶如上帝給我們的啓示: 病毒再兇險,我們並不赤手空拳,因爲我們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