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按摩力道,才能有效紓緩痛症!

中醫師蔡梓銘建議,在進行推拿時,病人應俯臥床上,維持放鬆狀態。一般頭頸部位較脆弱,手法要以輕揉及揉按為主;肩頸部位則可用指推法;背部雖然有肩胛骨,但因上背位置靠近肺部,不宜用太重的手法,以免引致肺部不適。腰部肌肉平日受力較多,按壓時多有酸痛及繃緊,可用掌根或手肘進行推按。

一般而言,按摩時感到酸痛,便能達到紓緩狀況,但提醒按壓任何穴位,只需有「酸」、「麻」、「脹」3種感覺已足夠,若感到痛楚,代表用力過度,而不斷重復按壓同一穴位至紅腫,又或過後感到麻痺,亦是用力過度的警號。

蔡醫師也提醒:按摩後患者應飲用溫水,原因是按摩是調動人體氣血,溫水可紓緩脾胃,令體內氣血更快恢復,其中以米茶或麥茶效果最佳。

舒緩與治療式  功效不同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把按摩分為「舒緩式」與「治療式」,醫護人員在病人身上東捏西揉,病人說「好舒服」是舒緩式按摩,也就是民眾所稱的按摩,手法有很多,舉凡捏、揉、捶、拍、按都是,主要目的在協助放鬆。

另一種是治療式按摩,簡文仁說,這種時間與範圍都不大,三、五分鐘集中搓揉,協助淋巴消腫、減緩顏面神經緊繃程度、放鬆激痛點等。

中西醫兩方面都有按摩,中醫是走經絡、氣血,所以會說氣血不通,疏通後就會舒服;西醫則是透過生理學、解剖學找出問題點按摩治療。

按摩手法絕不是愈痛愈好。許多人誤以為按到會哇哇叫,就是好的按摩。按摩力道如果太強,有時候反而會受傷,例如頸部有頸動脈,按太用力,嚴重會弄破血管;背部脊椎處,若用力拍、捶或打,易導致骨質疏鬆患者骨頭裂傷;後背下方也不適合用力拍打,以免傷到腎臟。此外,如有膝蓋痛或關節炎,也不適合過度用力按摩。

例如足底筋膜炎患者,就不適合力道過重的腳底按摩,否則發炎處易惡化;但若只是輕輕搓揉,可舒緩疼痛。骨折處也不能按摩。

 若為過度勞累所產生的痠痛,可自行先按摩,緩解痠痛並放鬆休息,但若未改善,則務必要就醫。